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勒胡马在线阅读 - 第二十一章、死相

第二十一章、死相

    郑林幼承庭训,一肚子的六经,当然不会辩不过苏峻,可是苏子高也知道这一点,压根儿就不肯让郑林引经据典,反诘自己。几句话说完,当即站起身来,喝令送客。

    郑林精神恍惚地出得帐来,不禁仰天长叹道:“坏天下者,便是此等佞人也,妄言圣人之教,实谋自家之私。可怜东莱百姓,兵燹之祸,终不能绝。”可是他也没法可想,又不能真跟苏峻说的那样,“先往广固,游说曹嶷重归晋室”……曹嶷要肯听自己的,战事还至于一直延绵到今日吗?

    他本来以为,曹嶷是个纯粹的土匪,下愚不可与言,鞠彭倒是肯听自己的,只可惜为东莱郡人所挟持,坚决不肯降曹;苏峻既为士人,又向来对自己毕恭毕敬的,应该能够轻易说服吧——只要苏峻愿意就此罢兵,自己就有理由再去广固游说了。只可惜,苏子高如今名爵高了——据说就连董文博新编《姓氏志》,竟然都把东莱掖县的苏氏也扯入世家门墙,正好列第一百名——私心也重了,对于自己的金玉良言是完全听不进去啊……

    无奈之下,只得离开密乡,启程返归东莱。

    可是郑林并不打算去广固游说曹嶷,苏峻一转过脸,却不禁担心起此事来——万一曹嶷听了老头儿的话,真的改悔归晋了,那可怎么好啊?朝廷肯定还让他当青州刺史啊——不命之以青州,料他不肯降——那我才拿下的城阳郡,难道要拱手奉还不成吗?而且以鞠彭的秉性,说不定就趁机说服郡人,迎曹军进入东莱呢,则我要到猴年马月才能打回老家去?

    如今的形势,分明对曹嶷不利,那反复小人,未必就没有归晋之心,只是从前背叛过一回了,裴公肯定不信他。但裴公已归天子于洛,朝中未必就没有什么糊涂人,为拒石勒,会想到放曹嶷一马……郑先生是大儒,名声不仅仅青州响亮,也肯定能够影响到中原地区,有他居中奔走斡旋,曹嶷会不会有归晋的可能性呢?

    不成,不能让曹嶷归晋!

    当即唤来亲信,附耳密语,如此如此,这般这般。

    亲信受命而去,骑快马追上了郑林,说我家将军方才一时激奋,对先生不恭,还请先生不要太过放在心上,今特奉上祖道之钱三百……

    郑林昂首傲然道:“既不从我良言,又何必愧疚?钱便不需了。”可是他才刚一转身,几名兵卒就猛扑了上去,将郑林及其几名从人绳捆索绑,然后系上大石头,给沉入了胶水之中……

    回来向苏峻禀报,苏峻一听啥,你们把他沉了胶水?胶水在密乡东面,这么说他是打算回东莱去,不是要去广固游说曹嶷的……罢了,管他回哪儿呢,沉就沉了吧!随即愤然道:“彼之所言,汝等方才也听到了?”

    几名亲信说是,我们在帐内、帐外,尽皆听闻。

    苏峻就问:“则此等人,混淆华夷之辨,要我与曹嶷约盟,汝等说,当杀不当杀?”

    众人都道:“此人枉读圣贤之书,见识远不如将军,且有违大都督之教——自然当杀!”

    苏峻先是点头,随即面色一变,嘱咐道:“然他终是青州大儒,惯会煽惑人心,适才之言,即便宣之于外,人亦未必肯信,反说我等污蔑于他。故此虽然当杀,汝等不可外泄此事,只当他归途中遇难可也。”

    众皆躬身领命。

    解决了郑林之后,苏峻手捏着鞠彭的来信,在帐内徘徊良久,又开始头疼了——我当何去何从啊?

    鞠彭把东莱郡那么大一块肥肉拱手送到面前,天予不取,必受其咎。倘若我能够回到故乡,以东莱人对曹嶷的憎恶,相信旬日间便可招得数万大军!这些部队一心守护乡梓,未必能跟我跑多远,但若说去打广固,必然跟从。则有了这支兵马,我大可横行青州,即便一两年内把曹嶷给彻底灭了,都不再是空想啦。

    可是我若前往东莱,就把后路给对方腾出来了,屯驻在平寿、营陵之间的曹军可以大踏步南下,把城阳郡再夺回去。我虽失城阳,却得东莱,本来也不算蚀本,然而城阳若失,曹军乃可进取东海、琅琊……就凭郗鉴手下那三千人,以及卞使君寥寥无几的郡兵,肯定拦不住啊。

    徐州丢几个县是小事,若是连失大郡,我又该怎么向大都督交代呢?大都督派我东来,本不为夺青州,而是要我守护徐方,结果我自己去拿下了东莱郡,却把徐州给丢了大半,怎么算也不可能将功折罪啊!

    即便不考虑大都督的雷霆之怒——终究距离太远,我还有挽回局势的可能——我军主力那些徐州老兵,必会因此而怨恨于我。东莱兵再悍勇,再跟曹嶷有仇,再是同乡,终究新得,且未加训练,拿这样两万个兵来,我也不肯交换两千徐州老兵哪!

    且若城阳乃至东海、琅琊有失,我据东莱,那也是孤悬在外,缺乏策应,形势未必就能比河北的邵续为好。到时候真能有力量进攻广固吗?不会跟鞠彭似的,反倒被曹嶷压着打吧?

    可是……如此良机若然错失,谁知道鞠彭会不会改主意,将来不肯把东莱再给我了呢?东莱人见我率兵临近,却又不敢入郡,会不会埋怨我呢?我可该怎么办才好啊……

    ——————————

    先不提苏峻踌躇,且说温峤奉刘琨之命南下,先到厌次去说得邵续反正,继而南下东莞,面会郗鉴——他没去找苏峻,纯属瞧不起那一介武夫——然后折向西方,先后拜会了徐龛、桓宣等人,并在他们遣军护送下,顺利抵达了洛阳。

    在洛阳先觐见天子,再与祖逖、荀组、梁芬等当权者恳谈。祖逖表示,刘司空若能与段部鲜卑合兵,南下攻打冀州,朝廷自然乐见其成,然而——这个时机选择得不大好,去岁河南歉收,兖、豫也只是平年而已,再加上修缮洛阳和大驾东归等事,物资损耗很大,实在难以派发大军策应——“等闲数千人,不过试挠羯奴之背,使之不敢全力以拒刘司空而已……”

    不过徐州方面粮秣充足,虽说裴该把主力全都拉到关中去了,据闻苏峻在公来山上又重新召聚了近万之众,则——“若苏子高肯发兵北上,攻打曹嶷,则厌次无后顾之忧,或可与卿等相呼应。”

    温峤请求说:“如此,还望朝廷下诏,命苏子高率师北上。”

    祖逖点点头,说这个当然可以,只是——“裴公留台长安,苏某为其所命,若裴公首肯,苏子高必不敢违命也。”言下之意,光朝廷下旨还不够,苏峻可以找出各种理由来搪塞,除非裴该也同时给他下命令。

    不说乱世了,即便太平时节,亦有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讲法,苏峻在东莞,距离洛阳很远,则其因应具体情况,拖延乃至于违抗朝廷的命令,也算不上什么大罪——只要你别阳奉阴为,老老实实编点儿理由出来,遣人来洛阳打官司就成。故而对此,祖逖、荀组等都莫可奈何,才建议温峤再往长安一行。

    温太真长叹了一口气,心说我就是跑腿的命啊,上回从晋阳出来,一口气跑去了江左,这回从蓟城出发,目的地又远在关中——差不多要把天下打个对穿哪。

    可是为了自家姨丈的事业,温峤也无可抱怨,只得辞别了祖逖等人,驾车入关。进长安城之时,他向守卒打听,这个辰光,大司马可能身在何处啊?

    守卒指点道:“当在府内办公。”

    裴该原本上班的地点是长安小城里的尚书省,于荀氏待产之际搬回了自家府邸。他后来一琢磨,虽名留台,其实幕府,我不应该再回到小城去——长安既然升格为西京,则小城内的殿堂就是行宫啊,人臣往居,大不宜也。而且更重要的,是太不方便了……

    于是扩建大司马府,形成前署后居的格局,而把长安小城彻底空出来,只命人日夕修缮、打扫,以备天子驾临——当然啦,裴该是不希望司马邺真回来的。

    理论上若天下太平,天子自可西狩,暂居别京;但如今天下方乱,你又才刚返回洛阳不久,那还回长安来干嘛?除非是被人给打得二度逃难……

    温峤听了指点,便即直奔大司马府,投刺谒见。裴该请他进来,恳谈一番,问问刘琨的现况,也仔细探询幽、冀两州的局势。等温峤提起出兵策应之事,裴该当即首肯,说我这就行文东莞,命令苏峻北上——未必能够一直杀到黄河岸边,但暂时牵绊曹嶷,应该不难。

    温太真得到了裴该的承诺,不胜之喜,连连致谢,然后告辞退出。可是他出了门,才刚登上马车,忽听有人招呼道:“温君慢行!”

    温峤回过头去一瞧,只见府内匆匆奔出一人来,倒是认得——刚才在裴该面前自报过姓名——乃是大司马参军胡焱胡子琰。温峤赶紧回身行礼:“胡君唤我,不知何事啊?”

    胡焱气喘吁吁地道:“非我唤君,乃裴公召君入内复见。”

    温峤不禁疑惑,心说这是出什么事儿了?我在裴公面前,该说的话也都说完了,裴公各种质询,我也都逐一给了解答,为什么这么着急又要叫我回去?天都这般时候了,我也不可能才出大司马府,就直接驶离长安城啊,有什么急事不能等到明天,非要命胡参军追出来叫我?

    但他当然不敢拒绝,只得重整衣冠,跟随胡焱再入大司马府。路上试问,你知不知道大司马急着叫我,究竟为了何事啊?胡焱很明显犹豫了一下,然后才凑近一些,压低声音说道:“君才下堂,郭祭酒便至……”

    温峤不禁一皱眉头,忙问:“郭祭酒何人?”

    “祭酒”的本意,乃是古代飨宴时主祭的长者,后来引申为“主管”之意。汉有博士祭酒,晋代沿用;新莽时设师友祭酒,晋官所无;此外曹操设军师祭酒,初以郭嘉任之,作为首席幕僚,后世亦多沿用。

    就理论上来说,裴该既开幕府,当然也可以设军师祭酒一职,但温峤此前从来都没有听说过。则这位“郭祭酒”究竟是何方神圣啊,料必为裴公心腹重臣也——我来前功课也做得很足了,还打算裴公万一不允苏峻北伐,我好走走他亲信的门路,帮忙劝说,怎么就没有什么“郭祭酒”的印象呢?

    胡焱听问,微微一愣,随即笑道:“非真祭酒也,乃裴公亲信记室郭景纯,因其总掌文书,无事不涉,故府中有此尊称而已。”

    温峤点点头,心说原来是郭璞啊……这人我听说过,本是裴公同乡,曾仕江左,深得琅琊王信重(当然这只是传言而已),后随刘隗来到长安,裴公见而挽留,命为记室。于是便问:“郭景纯来,与我何所关联?”也是我刚才多嘴问了一句,把你的话头给打断了,你请继续说下去吧,为什么郭璞到来,裴公就又急着召唤我呢?

    胡焱正想解说,抬头一瞧,已至堂前,于是轻轻摆手:“君且入谒,自知分晓。”

    温峤心中疑惑,且多少有点儿忐忑,急忙在门吏通传后,拱手再入堂中。略一抬眼,果然见裴该身旁多了一人,是此前面谒时没有见过的,长身玉面,风仪极佳,想必就是郭璞郭景纯了。

    温峤趋前行礼,裴该请他坐下,然后转过头去问郭璞:“如何?”

    自打温太真进来,郭璞的双眼就眨也不眨地,始终盯着他看,倒瞧得温峤浑身不自在,有若芒刺在背。等到裴该询问,郭璞这才移开视线,朝裴该微微一揖:“臣适才所见,并无差错。”

    裴该貌似吃了一惊,于是转向温峤,向他介绍说:“此吾记室郭景纯是也。”温峤赶紧躬身行礼。

    实话说温峤年仅十七岁便即出仕,旋因弹劾名士庾敳而声名大噪,如今为司空府参军,领建威将军、督护前锋军事,名位远非郭景纯可比。但谁叫裴该用事,而郭璞是他的亲信呢?正在裴该面前,温太真又岂敢倨傲以待郭景纯?

    行礼过后,他便转向裴该,问:“裴公唤峤归来,不知何事?”裴该也不回答,却以目示意郭璞,那意思——你来说吧。郭璞长长地吸了一口气,随即望着温峤,一字一顿地说道:“君前方下堂,我自侧而入,遥遥望见,不禁嗒然——君之面上,已现死相,惜乎不自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