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蔡邕
“女弟,不得无礼。”那少女立刻拉了拉小丫头,道。声音轻柔悦耳。 女弟自然就是妹妹的意思了,只不过这般叫法,到是多少让周少瑜有点不大习惯。 其实周少瑜心里头多少有点底了,根据系统的尿性,不可能把自己和被抽到的妹子离的太远,总归是能遇到的。 或许,如果周少瑜不是跑去皖县忽悠老乔家,闹不好在庐江城就能碰到了。 首先蔡邕这这个念头,本来就是个快六十的老头了,其次,蔡琰蔡文姬的年纪,周少瑜虽说不肯定,但也对得上。 最后就是那个小萝莉了,蔡琰本来就是个妹妹,虽说在后世的名气比不上蔡琰,但是架不住这位生的儿女厉害。 蔡琰的妹妹,名字不知晓,其嫁给了出身名门士族的羊衜(yangdao),女儿羊徽瑜,嫁的是司马懿长子司马师,史称景献皇后。 儿子羊祜,西晋开国元勋,定策灭吴,是一位战略家、军事家、政治家以及文学家,妥妥的牛A与牛C之间的人物。 只是没曾想,这丫头居然是个活泼的性子,看那模样,就知道是个古灵精怪的,周少瑜本还以为,多半是和她姐姐那般,是个温婉典雅的女子呢。 总之,周少瑜敢肯定,这就是蔡邕一家子没跑了。 “老朽不过一寻常人物,称一声蔡老便可。”蔡邕笑呵呵的,也不直接说自己是谁。 周少瑜嘴角一抽,心说您这个故作低调可不算低调,‘老’之一字,可不是单指年纪大,放现在,那是对很有名望的老者才能加上去的。 可谁让他是蔡邕,是蔡琰的老子呢,若是被他看不过眼,那还咋接近蔡文姬嘛。 当然,人家现在也不叫蔡文姬,而是姓蔡名琰字昭姬,只是后来为避司马昭的讳,这才改为文姬。 蔡邕在外避难十二年,正事基本没有,无非就是看看书写写文会会友,名望是肯定的,首创字体飞白书,也是备受追捧。 十二年前,蔡昭姬这才刚刚懂事,反正没事,能不好好培养培养?而蔡邕作为名士,结交的好友又有几个不是大才。 这般的环境下,这才教出了一个名列四大才女的女儿来。想想李清照,出身的环境何其相似。 蔡昭姬的老爹蔡邕是个有才的,人家李清照也有个文学家的李格非做老爹。蔡邕身边名士好友不少,李清照那边,那还有苏轼、秦观等牛人呢。 所以说,这环境熏陶也是很重要的。 当然,像上官婉儿那般,出身是极好,但打小就被抄了家充了宫,一点一滴从母亲那里慢慢学,然后自学成材的,那就更牛了。 不过这次不是主角不是上官婉儿,暂且不提。 总之,某方面来讲,还得亏蔡邕避难了十二年,时间上,正好从懵懂小女孩,成长到了亭亭玉立的少女。 若不然,或许蔡昭姬依旧会有才,但能不能到四大才女这个高度,那就很难讲了。 可惜既然蔡邕既然不乐意吐露真身,周少瑜也只好装糊涂,蔡老就蔡老吧,反正讨好一下准没问题。 在乔家的时候,周少瑜自称颍川人士,可在蔡邕面前,周少瑜就算再作死,也不能这么说。 要知道蔡邕可是陈留人士,而陈留与颍川,虽说一个是兖州,一个是豫州,可实际上那是挨着的,一个右一个左,距离近的很。 周少瑜要是冒一句在下颍川周家,得,真当人家在外头避难十二年就啥都不知道了? 于是乎,周少瑜这个‘颍川人士’摇身一变,变成了荆襄人士。 谈的话题也从颍川趣味变成了前两年的区星之乱。 前两年,区星于长沙郡叛乱,此外周朝和郭石分别与零陵、桂阳响应,这事对于后世大多人不熟,可在当时闹的很大,那毕竟是三个郡。 而镇压他们的,则是时任长沙太守的孙坚,孙坚其实挺憋屈,历史上斩华雄的是他,结果《演义》一出,人人都以为是关羽。甚至于,这位猛虎,还打跑过天下无双的吕布。 见周少瑜说的头头是道,还将目前还是个小少年的孙策夸的天上地下,猛将胚子一枚,蔡邕也不疑有他。 想了想,周少瑜又再次‘无意’间把自己任职光禄勋议郎的消息的表示出来,这事还真不怕拆穿。 前任皇帝汉恒帝刘志,本身就没少靠卖官赚钱,其次,何进身死,董卓进京,洛阳好是乱了一下,找不到相关记录实属正常。 蔡邕听到周少瑜还是个议郎,也没什么想法,前些年买官的人还少?那都明码标价了。 然而,周少瑜却是对于自己四处瞎跑不当值的原因给了一个高大上的说法。 “圣人曾云,为政以德、正己修身为政以德。在下年幼,如何能担此重任……先以修身为己任,兼顾考察民情,了解时政,待心有所悟,再为朝廷效力不迟。若不然,身不正,何以带兵,何以安民?” 周少瑜这话说的大义凛然,一副汉室忠臣形象。 蔡邕其人,无疑是忠于汉室的,虽说董卓死后,百官都巴不得避开关系,唯独蔡邕为董卓一叹,从而导致被当做董卓一党所杀,可这是从义字出发,毕竟再怎样,董卓对于蔡邕很是重用,甚至有过一个月三次升职的事迹。 蔡邕一死,名士郑玄还叹道:汉世之事谁与正之? 由此可见,蔡邕对于汉史,那是非常之了解的,在此之前,甚至卢植、韩说等人撰补过《后汉记》,其他也写过表示历史相关的书籍。 说起汉史大家,首先想到的,都是班固和其妹班昭,其实蔡邕也是一位。 就这么一位了解汉朝历史大小事的人物,周少瑜有理由相信,其心肯定是忠于汉室的。 周少瑜果然猜对了,蔡邕闻言,立刻赞不绝口,酒都多喝几杯,对于眼前这个后生很是欣赏。 “周小友家中可还有长辈?”蔡邕有点儿动了收徒的心思。 周少瑜哪猜得到蔡邕的想法,他可是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于是故作洒脱,答道:“孑然一身,四海为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