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三章 晋阳鏖战
早春二月,冰河解冻,万物复苏,东南风渐渐压制住了北风,枯黄一冬的草根逐渐抽出嫩芽,一片绿茵在浮现在地面。 晋阳城外,四个方位的大华军营,经过一冬的修整,伤员已经运送到附近的城池内修养,运来更多的弓箭武器,攻城器械,投石机,云梯,撞车等,为开春后的攻城做准备。 新军队伍也不断征调过来,这些都是从河东各州县,重新征集入伍,用河东人来打晋阳人,以战养战,让这个地区做自我的消耗和代谢。 城内的军队将士,有一些跟城外新兵是同乡,听着城下的家乡话,思乡厌战的情绪更浓了。 到了夜晚,四面都是地方民调,类似当年楚霸王的四面楚歌的困局。 城内的李渊、李世民还有几个大臣,瞧瞧站上城头,看到不少守卒在抹眼泪,被城外那些乡野民调所打动。 “四面楚歌!亏大华将领能想的出来。”李渊冷哼,同时带着几分无奈。 裴寂说道:“陛下,现在城内守卒的士气很低,人数也不过几万,老弱残兵,城内许多壮丁都拉出来守城了,但是厌战情绪不断蔓延,开春后交锋,恐怕不容乐观。” 李渊闻言后,沉默了一下,说道:“难道朕不清楚这些吗,只不过,我们没有退路了,只期待突厥联合刘武周兵马,偷袭长安城能够凑效,我们这里的困局才能缓解。” 裴寂心中暗叹,只怕远水解不了近渴,等突厥长途跋涉偷袭长安成功,也是好几个月后的事,晋阳城是否能够再坚持几个月,这都是未知数了。 “存粮还有多少?”李渊询问粮草事宜。 户部尚书于筠上前道:“禀陛下,大军省点用,坚持半年时间差不多,但是城内百姓口粮已经快断了,被朝廷征用,再这样困成下去,很可能……会人吃人了。” 李渊眉头紧皱,叹息一声道:“再坚持一下吧,如果最后事不可违,再考虑玉石俱焚,还是出城乞降。” 李世民道:“父皇,到了这个时候,我们没有了退路,即便投降,大华军队损失这么大,对晋阳军民都很痛恨,说不定也会屠城。” 李渊点头道:“那就把消息传下去,就说大华军队攻破城池,会进行屠城,这样让城内百姓都能同仇敌忾,免得军心动摇,产生哗变。” “遵旨!”左卫大将军李孝基、兵部尚书李神通、礼部尚书柳崇礼、户部尚书于筠等人、千牛卫将军窦膺等人,躬身领命。 李渊望向城外密密麻麻的军营,心中涌起一片无力感。 ……… 两日后,到了传统的惊蛰节气,平地一声惊雷响彻大地,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旷野上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开始四处觅食,天气也逐渐暖和。 晋阳城外,主将徐世绩,副将侯君集,在帅账内发布调令,要对晋阳城发起攻击。 “咚咚咚!” 鼓声阵阵,传荡在军营内,唤醒了沉寂一冬的男儿热血。 号角声、马蹄声、武器锵锵声、兵甲摩擦声交织在一起,混合响动。随后,四处大营的队伍不断向外涌出,成千上万,在阵营前列阵。 随着进攻的号角吹奏,四面的大军开始朝着晋阳城发起了猛烈攻击。 “咻咻咻!” 弓箭方阵万箭齐发,犹如黑色的乌云瞬间笼罩过去,暴雨倾斜,噼里啪啦射在城墙、城楼、城内的街道上。 当当当! 绝大多数的箭矢都射空了,射在岩石上弹开,也有的弩机、硬弓的劲道太强,直接射在墙缝、木板上,尾部羽翎不断颤动。 “进攻!” 徐世绩下令步兵前冲,推着耧车、箭塔、冲车向前移动,有比城墙还高的箭塔,上面有弓箭手站立,居高临下,朝着城头射击。 也有耧车靠近城头,放下桥梁木板,搭在城墙垛口上,迅速冲出一批手持盾牌和陌刀的敢死队,要强占城头的控制权。 两军交锋,除了拼实力、士气、粮草外,武器的完备和先进性,也是致胜的关键之一。 大华虽然初立,但是政策得当,各种商业和工坊辅助,有诸多军工厂等,国力雄厚,给前行不断送来充足的武器,组装了新型战车、耧车等,对攻城有很大的帮助。 城头的唐军开始反击,弓箭手、刀斧手,远近交错配合,利用城头垛口做掩护,居高临下,优势还是很明显的。 一架架云梯被推到、破坏,许多攀爬城墙的士卒被射杀、砸中,吧唧吧唧往强下坠落,连摔带中箭,非死即伤。 此外,唐军在城头煮沸了数十口铁锅,里面用了城内百姓和牲口的粪便,这样煮得翻滚之后,形成守城必备的金汤,对着城墙上不断爬升上来的士卒进行灌顶浇汤。 固若金汤,并非讹传! 这种金汤泼下去,士兵被烫伤后,伤口会因为那些粪便细菌而感染,不容易愈合,感染之后人容易发高烧,因为没有特效药、消炎药,感染发烧后死亡率很高。 “幸亏陛下早有预防,去年就派人传来土偏方,用老鼠油来涂抹这种金汤伤口,赶快给伤员使用!”徐世绩派出军医,开始抢救伤员,带上老鼠油。 所谓老鼠油是一种土偏方,就是把刚出生的老鼠泡在油里,过一段时间年,老鼠烂在油里了,然后,那臭不可闻的油可以用来治疗烫伤,效果很好,而且抑制伤口细菌感染,属于一种抗生素、消炎药作用。 当然,也会有个别体质过敏者,加速病情,但是,只是极少特例。 如此一来,被金汤烫伤的士卒,存活率就大幅度提升了。 “火攻烧城!” 侯君集下手会更狠一些,命令弓箭手在箭矢上绑上了火把油毡,腾空跨越城墙,射入城内,一些楼舍会起火,这样制造混乱,干扰唐军防守。 同时,黑火药也投入使用,炸向城墙和城门口,使得晋阳城如风雨飘摇中的小舟,岌岌可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