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我真是大昏君在线阅读 - 第一百四十七章 辽南将变

第一百四十七章 辽南将变

    伤残有所养,阵亡有抚恤。还使你的家眷没有冻饿之苦,能因为你的忠勇为国而生活无忧。

    对于国家来说,不管穷富,明智的都会把有限资源向士兵倾斜。那可是保证抵御外侮,保证国内平定,保障统治的坚实柱石。

    朱由校想不明白,为何历史上明军的待遇如此之差,连普通老百姓都不如,比叫花子也强不了多少。

    明军士兵连饭都吃不饱,更别说养活家属了,怎么能要求他们奋勇冲杀?怎么能强求他们马革裹尸、为国尽忠?

    对于明朝中后期的几个皇帝,朱由校只能用一个“蠢”字来形容。这个“蠢”不是指真的傻,而是鼠目寸光,根本没有长远的、为国为民的目光。

    要说搞权谋,就是亡国之君崇祯也有几把刷子。可也就是这个权谋害了大明,拉这个压那个,挑拔官员内斗,皇帝从中搞平衡,很高明吗?

    眼皮子就只盯着朝堂,满足于保持皇帝的权力。可军队完蛋了,皇帝还有个屁的权力?

    要说朱由校在搞先军政治,倒还不是十分准确。但他起码知道,军队是国家强大稳定的基础。内平叛乱,嗯,还是要内平叛乱,建奴叛明就是内乱。

    朱由校并不全是禀持“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但要想马儿快跑,就要给马儿吃草,这个道理,难道很难懂吗?

    吴有贵也只是众多因伤致残的明军中的普通一员,但正是这许许多多的普通士兵得到的待遇,却被成千上万的明军士兵看在眼里。

    朝廷言出必喏,原来定下的优抚标准不仅坚决持行,甚至还在不断提高标准。

    说得不好听的话,这些优抚政策就是让士兵们安心卖命。

    可既然当上兵了,伤残和阵亡就在所难免。平常的军饷没缺过你吧,优抚政策算是让你能安心吧?

    要是战场上再贪生怕死,被军法官当场砍了也活该。侥幸生还也有军法惩治你,至于什么优抚,什么家眷,全部泡汤,你看是哪头合适?

    要将士用命,其实很简单,“赏罚”二字而已。

    对于军功赏赐,朱由校可没亏待过,拖欠都没有。拔内帑不含糊,抄家揽财不客气,皇帝的所作所为既是让将士们感恩图报,同时也是一种震慑。

    别想着糊弄皇帝,万岁可精着呢,手段也狠。当然,是对惩治不法官员的狠辣无情。对奉公守法、为国为民的好官,皇帝可是慷慨得很。

    官嘛,文武都是,能感受到皇帝恩典的,其实还是以武将居多,谁让现在国家的重心就在于打仗呢!

    孔有德摸了摸小烟斗,又收回手,从兜里掏出一个能开合的小铁盒,打开后从里面取出一根烟卷,递给杨杰。

    杨杰还是那副笑模样儿,摆了摆手,说道:“孔将军请便,某家不嗜此物。”

    这个铁盒烟卷在旅大销售不足十天,价格颇贵。孔有德这样的高级军官倒是买得起,可也不敢把钱都造了,平常还是多抽烟斗。

    见杨杰婉拒,孔有德也不好收回换烟斗,便套上烟嘴,点着抽了一口,客气地问道:“杨千户,突然建议我等收兵整顿,是不是要有什么大行动?”

    杨杰沉吟了一下,没说话,只是用力点了点头。

    孔有德抽着烟,目光投向张盘和负责镇守旅顺的登镇参将张榜。

    在他看来,杨杰这只是建议,不是命令,到底怎样,还要看他们三人的意见是否统一。

    而他的倾向是听从建议,杨杰肯定有大秘密不能明说,大行动则很令他动心。

    张盘沉吟了一下,说道:“目前也只是小规模袭扰,停下来也无妨。”

    张榜是负责支援辽南作战,一直是留守旅大,算是客将。所以,他觉得这事轮不到他表态,便看向孔有德。

    孔有德点了点头,说道:“某赞同张参将,听杨千户的。”

    张榜这才说道:“某是客将,自然是客随主便。”

    杨杰呵呵一笑,起身拱了拱手,说道:“那便请几位将军做好准备,水陆两方面都有可能。在下就先告辞了。”

    三人起身相送,时间不大,又回到一起坐下商议。

    “杨杰此番建议,有些反常。”张盘首先表示了疑惑,“按他的职权,不应该干涉军事指挥的。”

    孔有德掏出小烟斗,又补上一锅,缓缓说道:“正因如此,某觉得这次行动非同小可。他不明说,也因为有不能干涉军事指挥的苦衷。”

    张榜对杨杰不是很了解,说道:“反正小打小闹的也没意思,停一停,来个大的,某觉得不错。”

    孔有德哈哈一笑,说道:“你这话说到俺心里去了,就是要干场大的才过瘾嘛!”

    张盘笑了笑,摸着下巴陷入沉思。

    如果是大行动的话,涉及到旅大明军的很可能就是辽南三卫。如果这样的话,张盘也感到很兴奋。

    …………………….

    此时,杨杰的密奏已是加急送至京师,呈递到朱由校的御案上。

    看到密奏上是杨杰的名字,朱由校便有预感。阅看过之后,朱由校长出了一口气。

    果然还是来了,光复辽南三卫的最好时机。历史上因为刘爱塔涉嫌叛金,努尔哈赤屠戮了十余万三卫的辽民,并弃守三卫。

    虽然这和光复三卫有着类似的结果,但朱由校已经先机在握,又怎么会满足于此?

    即便不是很熟悉历史,看过刘爱塔的书信,有头脑的人也会觉得过于冒险。

    从刘爱塔的角度出发,自然是希望在反正时立的功劳越大越好。因为,只有大功才能明廷重视,才能对自己和家眷更有保障。

    也正是因为刘爱塔的胃口太大,竟要以三卫来降,朱由校立时就知道不可行。

    如果只是以刘爱塔坐镇的复州来降,这当然是最低的要求。因为涉及到的人较少,泄密的可能性也小,成功的希望则是很大。

    可要串联三卫,这要涉及到多少人,谁敢保证没有汉奸败类告密?

    难怪历史上的反正失败,还白白让十几万辽民丧生。

    朱由校轻轻叩击着手指,虽是理解刘爱塔的担心,可也没起贪念。复州卫就好,其它两卫,就由明军光复吧!

    或许,各军镇协调行动的话,还能给建奴沉重的一击,加快其败亡的速度。

    而现在的关键是如何让刘爱塔安心,这要掌握一个度,冷淡不行,可太热情会吓着人的。

    而且,反正的时间越快越好。夜长梦多这个成语,朱由校是非常认同的。

    刘爱塔想要的证明也不算过分,直接联络的也是登镇巡抚袁可立,只是免死加衔牌票。

    但刘爱塔做梦也想不到,他的反正书信直呈御览,将直接由皇帝做出决定。

    朱由校思虑良久,提笔给杨杰写了回复。当然,也是让刘爱塔的使者金生魁看的。

    “……若能于逋亡之余,反正归明,不失宋李显忠之风。如今之势,从逆从顺,吉凶判然。刘爱塔岂无谋之人,望其宜细审度,毋致血染刀头……”

    写完回复,朱由校再三审读,觉得有期盼又不过分,有威胁却也合适,便又手写免死票一纸,却未给加衔牌票。

    免死票由皇帝亲写,和由袁可立亲付,分量已经大不相同,当然也更能取信于人。

    至于加衔牌票,朱由校却没有让刘爱塔如意。准确地说,他在回复中留下了引子,要视刘爱塔的功劳和本事再作决定。

    在朱由校看来,这已经能够让刘爱塔安心。恩典过大,反倒容易让人生出疑虑,这般优厚,莫不是在骗人?

    如果是登州巡抚袁可立,免死票和加衔牌票都可以给,可加在一起的分量也不及皇帝的只言片语。

    大事若成,还需要一个统筹全局,能临机决断的人来就近指挥。

    朱由校沉吟良久,又提笔给袁老师写了书信。

    袁可立坐镇登州,节制登镇、东江镇,职权所在,既能直接指挥两镇,又目光长远、极有谋略,完成此任务最为合适。

    朱由校把事情原委说清,又怕袁可立不相信刘爱塔的反正,便编了个高级卧底在后金,知刘爱塔反正之心甚坚,可以相信。

    同时,朱由校也把自己的计划尽数告知,要袁老师尽快行动,以免夜长梦多,错失良机。

    当然,朱由校把杨杰介绍给袁可立,推荐杨杰负责直接联络刘爱塔,并与袁可立建起单线联系。

    这样一番布置下来,朱由校觉得大事可成。放下笔时,他不由得长长地吐出一口气。

    光复辽南三卫,或是两卫,使辽东最富饶的地方回归大明控制,也就断掉了后金大半的粮食供应。

    哼哼,后金的饥荒要提前了。而大明这边,却还未到最糟糕的时期。

    两相比较之下,朱由校已经坚信,五年平辽不是梦。

    ………………….分隔线……………………

    大凌河城。

    辽东经略熊廷弼立于城外高坡,瞭望着城防。良久之后,才放下望远镜,微微颌着,表示认可。

    虽然建奴采取了隐忍,并未出兵破坏明军据城推进的计划,但这也让熊廷弼及将领感到失望。

    新式火炮运来了,纵横交错的壕沟赶工完成,就等着建奴撞过来,再打他个头破血流呢!

    如果再度挫败建奴,熊廷弼便准备趁胜再进,在右屯卫,甚至是广宁立下根据,将战线推进到辽河。

    现在,老熊认为还不能操之过急。

    建奴的实力犹在,观望不动的心思也很明显,拉长明军的补给线,造成更多的反攻机会。

    “右屯卫——”熊廷弼沉吟了一下,扫视着众将,说道:“只派骑兵前出,暂不派步兵据守。”

    何可纲和金国凤等人稍感诧异,大凌河城和锦州已经稳固,难道象宁远似的,被动地等着建奴来攻?

    骑兵前出,固然能给建奴造成些压力。但建奴自恃骑射,恐怕不会太在乎。实际上,明军的骑兵现在也不具备与建奴正面硬撼的实力。

    朱梅想了一下,拱手道:“大人,可是担心物资补给?末将以为,右屯卫近海,物资运输比较方便。若是依大凌河的布防速度,三五千人马,顶多十天便可完成,建奴未必来得及发动。”

    熊廷弼看到众将眼中的神情,知道他们差不多都同意朱梅的说法,不由得轻轻摇了摇头。

    向前推进不仅要求粮草物资,还有兵器火炮。而在密奏中,熊廷弼已经知道,至少在两个月内,武器装备会向东江镇倾斜,能够拔付辽镇的不多。

    对此,熊廷弼倒也没太大的怨言。要说一碗水端平,那皇帝优先供应辽镇又怎么说?

    兵器火炮的供应量是根据各军镇所要采取的行动来确定的,辽镇要推进到锦州、大凌河,才得到了最大量的供给。

    现在,该是东江镇发起军事行动,袭扰建奴的时候了,自然需要更多更厉害的武器装备。

    摆了摆手,熊廷弼也不敢把密奏中的事情全告诉众将,缓缓说道:“物资供给并不是主要问题,详情暂时不便告知,你们只管执行便是。”

    众将躬身领命,知道有些事情不该问,也不该知道。

    “暂时不向前推进而已。”熊廷弼不想打击众将的积极性,又笑着补充道:“厉兵秣马,加紧训练,可能三五个月之后,辽镇要直接光复广宁呢!”

    光复广宁,则意味一年多的退缩战略宣告结束,与建奴恢复到直接对峙的地步。

    只隔着辽河,敌我双方随时可以接触,那样的形势才是真正的考验。

    “可惜广宁城被建奴拆得破烂不堪。”何可纲是知道哨探传回来的情报的,有些遗憾地说道:“而且城池很大,要构筑工事恐非短时间能够完成。”

    朱梅笑了笑,说道:“难道我军只能依靠城池或工事,不敢与建奴正面交锋?”

    金国凤赶忙替何可纲解释道:“正面交锋也不惧建奴,但伤亡会很大。而构筑工事,正能保证物资安全。”

    熊廷弼微抿嘴角,忍住了皇帝将要在数月后调派京营飞骑,赴援辽东,要与建奴正面交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