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大宋燕王在线阅读 - 第700章 帝师自决

第700章 帝师自决

    陈康伯率一众文武官员离开当天,史浩入行营面圣,请赵昚考虑迁都汴京之事!

    与此同时,建议赵昚马上下诏,诏手握军权的李显忠、吴拱、杨丛义带兵前来兴仁府护驾,以此探知三人心意。

    赵昚沉默良久,而后驳回所请,言道尚不知临安发生何事,不宜轻动,况且太上皇是他的父亲,若真要重回皇宫主政,他作为儿子,理应马上退位,如此方为孝!

    史浩再请!

    赵昚依旧驳回,并声言以后不再见任何朝臣!

    史浩无奈,愤而退出行营。

    赵昚不争,一心想做孝子,而留在兴仁府的一众文武官员,却不愿沦为弃子和庶人,于是便在史浩召集下,开始密谋大事。

    身在大名府的杨丛义忽闻临安出现如此变故,震惊不已,第一时间便派人南下打探。

    数十天后,得知确切消息,顿时愤恨不已。

    太上皇赵构重登大庆殿,也就意味着他不愿再做太上皇了,他想重新做皇帝。

    而现今大宋皇帝赵昚远是赵构养子,国无二主,有这层关系在,赵昚无论愿不愿意都不可能再回临安,除非赵构驾崩,或是他主动退位。

    赵构不知何时才能驾崩,短时间内是等不到的。

    赵昚退位,这也没有太大的可能,即使他心甘情愿退位,留在行营内的一众文武朝臣也绝对不会同意。况且赵昚在长江以北收拢了太多民心,收复汴京之举,足以让他立足黄淮,因此苟安江南的赵构很难取代他在北方百姓士绅心中的位置。

    但如此以来,大宋必然要出现两个皇帝、两个朝廷,这样一来,大宋天下就乱了,搞不好就是一场南北混战,即使不动刀兵,整个大宋也会元气大伤,即便完颜亮、完颜雍不趁机南下,仅仅只是内部混乱,就足以摧毁大宋,杨丛义收复燕京的计划,恐怕要就此终止。

    北伐燕云之事,杨丛义已经在暗中准备,按他的计划,如若一切顺利,短则五年,长则十年,燕云便能顺利收复,如今被突然出现的临安变故打断,让他如何不恼怒、愤恨?

    可赵构已经重临大庆殿,意图已经很明显,赵昚登基不到三年,朝中大臣多数还是前朝旧臣,他根本无力阻止,也不可能回临安与他的养父争夺皇位,大宋分裂已是定局,至于如何分,此时还没人看得清。

    杨丛义目前手握数十万大军,在北方与金人对峙,虽不在朝中,但他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会影响到大宋朝局。

    这几年,他带兵在前线,一心只为恢复中原,久离临安,对朝局本就了解不多,如今局势微妙,于是便按兵不动,先行窥探一番,再做定夺。

    出此变故之后,收复燕京依然是杨丛义的目标,谁能保他不丢兵权,谁能助他收复燕京,那他就支持谁,而此时,他只想旁观,也只能旁观。

    二月初五,中书舍人何烁忽然前来大名府,声言代表朝廷和皇帝慰问北伐右路军。而私下里,他却将临安发生的变故悄悄说于杨丛义听,以探听其立场和看法。

    闻听变故,杨丛义当即表示十分震惊,而后回复何烁,他如今统兵在外,职责便是护卫大宋,收复更多失地,如今真定府、河间府还有几十万金军磨刀霍霍,宋金随时都可能再次爆发大战,身为统兵官,朝中事他无权置喙,也无暇分心,若朝廷有诏令,他便依令办事。

    何烁几次逼问杨丛义立场,想知道他真正支持谁,杨丛义始终没有给出明确答复,只说听从诏令。

    一天后,中书舍人何烁匆匆离开大名府。

    “他想要什么?可有要求?”听闻回复,史浩眉头紧锁。

    “他什么要求都没提。”何烁轻轻摇头。

    “不,他肯定有所求,只是较为隐晦,我们暂未想到罢了。你再好好想想。”

    史浩显然不信,如今朝廷出现巨大变故,谁手里有兵,谁就能占据优势,杨丛义手握十几万大军,他自然知道自己的分量,若说无所求,谁都不会相信。

    “人生在世,所求者不外乎名和利。如今他手握大军,缺的是权,一旦有权,便可名利双收,莫非他想参与朝政?”何烁一惊。

    “他可有提过此事?”史浩心中一紧。

    “倒没有明说,但言语之间,或有此意。其中有一言,我记得清楚,他说朝中事他无权置喙,若朝廷有令,他便依令行事。不过令从何出,依谁的令,他并未言明。”

    何烁仔细回想当日与杨丛义的几番交谈,力图挖出他真实的立场和意图。

    此言入耳,史浩暗惊。

    当此之时,杨丛义以手中大军为资本,确实可以呼风唤雨,北上投金,大宋便有灭国之危,而效忠临安,兴仁府以东几十个州府便归了临安统治,赵昚在淮河以北便无立足之地,若向赵昚效忠,至少可与临安隔长江或淮河而治,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占据黄河以北和山东、河北的杨丛义,在当今局势下,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谁也不敢轻视,甚至还能左右天下格局!

    史浩心里极为矛盾,赵昚若想在北方立足,必须要有一支强大的军队作为支撑,否则即便临安不发兵威逼,单单是金人,就足以让他走投无路,可是一旦拉拢杨丛义,让他支持赵昚,那么付出的代价将是巨大的,历来边关武将入朝掌权,祸患无穷,况且眼下乃非常时期,入朝之后,也不可能罢免他的军权,如此以来,众人头上悬的就不止一把刀了!

    要保赵昚皇位,大宋难免分裂,重陷战火之中,还有武将乱政之患,改朝换代之忧,但若不保赵昚皇位,那么他们一众留在兴仁府的文武大臣,又将何去何从?此时回临安,免不了致仕归田的命运,留下的这么多人,谁甘心?

    还有,赵昚自暴自弃的态度,也让史浩和一众大臣有力都无处使。

    即便如此,史浩等人也绝不甘心就此返回临安去!

    他们如今是赵昚的臣子,不是太上皇赵构的臣子!重用他们的皇帝也是赵昚,而不是赵构!

    不论陈康伯回临安能争得何种结果,留在兴仁府的文武大臣都不能坐以待毙,赵昚遭受打击,自暴自弃,他们作为臣子却不能放弃!

    一天后,史浩再次入行营被拒,赵昚不但不见,还传出话来,自此以后,谁也不见,有事自决!

    对于这个学生在此时的表现,史浩失望至极,但却无可奈何。

    可越是如此,史浩想要证明自己,维护赵昚皇位的心也越发坚毅。

    作为帝师,他怎么能允许别人轻易剥夺他学生的皇位,即便对方是他学生的养父也不行!

    经历了漫长的思虑,史浩最终决定冒险一搏,赵昚的皇位必须保住!

    如今赵昚谁也不见,留守兴仁府的一众大臣便以史浩为主心骨,史浩想做什么,几乎无人反对,因为只有赵昚继续当皇帝,他们才能保住既有的名和利,他们的诉求与史浩所为一致。

    稍稍安置了兴仁府事务之后,史浩轻车简从,直奔大名府。

    汴京李显忠和洛阳吴拱,几十年前就有声名,算是前朝老将,与临安有很深的关系,此时不可能争取过来,是以,史浩根本没有考虑他们两人,只把重心放在大名府的杨丛义身上。

    二月十一,史浩马不停蹄,赶至大名府。

    听闻皇帝的老师史浩不避风尘亲自赶来,杨丛义出城相迎。

    “末将杨丛义,见过史相!”

    城外,杨丛义率领大名府一众统制将校,给予史浩极大的礼遇。

    “杨将军快快请起!”

    史浩上前几步,伸出双手扶住杨丛义,同样给了对方极大的面子。

    若在以往或是其他情况下,想要一个使相主动上前伸手相扶,根本就是不可能的,可如今就在众人眼前上演了。

    “杨将军,这次赶走金人,收复汴京,让大宋得以重临中原,北伐右路军居功至伟!原本皇上要亲来大名府慰问犒赏全体右路军,无奈半路出了一些小小变故,皇上和一众文武大臣返回兴仁府处置,一时走不开,便派我来大名府慰问,顺便核实北伐将士功勋,好论功行赏,以激励我大宋将士,继续保家卫国,抵御敌人!”

    史浩当着前来迎候的大名府一众统制将校,高声说明来意。

    “末将代右路军拜谢皇恩!”杨丛义当即向南方恭恭敬敬施了一礼。

    而后说道:“末将等听闻皇上御驾亲征,驾临汴京、兴仁府,早就想拜见皇上,无奈没有接到诏令,北边真定府又有几十万金军虎视眈眈,末将等不能轻动。正月听闻皇上要来大名府,末将等欢喜不已,不想却是空欢喜一场。不过,既然史相亲来,也是无差,末将等欢迎之至!城内已备好酒菜,为史相接风洗尘,请史相入城!”

    杨丛义言罢,众统制官将校当即向两侧退开,让出一条通往城门的路来。

    “杨将军请!”

    史浩说罢,抬步向前,在杨丛义陪同下,往城内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