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 你还打算瞒着我 (更新完毕)
古墓葬新出土文物修复工作是一件比较辛苦的事情,不仅时间紧,任务重,而且如果出现特殊情况,还需要下到古墓中去工作。 比如几年前向南第一次来到荆楚一个县里参与古墓葬出土文物修复工作时,由于在古墓的墓室和墓道当中发现了大量精美的壁画,就连他也下到古墓当中协助修复壁画去了。 向南还清楚地记得,当时还是天气酷热的夏季,为了让壁画保持干燥,他和几个壁画修复师躲在密不透风的墓道里面且不说,还要用炭火将里面的湿气排干,那种滋味,简直就像是坐在火山口里一样,又闷又热,浑身上下汗水淋漓的,别提多难受了。 当然了,这并不是说向南排斥参与古墓葬出土文物修复工作,事实上,从古墓葬新出土的文物中,还能发现不少以前从没出现过的古董,这对于向南来说,反倒是一种新体验。 将有些发散的思维收拢回来,向南开口问道: “那颜大哥的意思是?” “这次就不用麻烦你亲自过去了,川蜀博物馆那边会派一位文物修复老专家主持出土文物修复工作,我的意思是,你这边能不能派两位青铜器资深修复师过去支援一下?” 颜文聪顿了顿,又接着说道,“你也知道,现在已经到年底了,不少大型博物馆这边都安排了元旦大型展览活动,很多修复师都在忙着修复即将参与展览的展品,一时之间都走不开,能抽调的修复师就一下子少了许多,所以,我就只能这边凑几个,那边凑几个了。” 向南想了想,笑道:“可以,没问题!我们公司的文物修复师什么时候出发?到哪里汇合?颜大哥最好能够给一个接头人的联系方式,这样我们的修复师到了目的地后,就可以直接过去了。” “这两天出发就可以了。” 颜文聪听了向南的话后,顿时笑了起来,说道,“接头人的联系方式一会儿我就发到你手机里好了。” 聊完了正事,两个人又说了一会儿闲话,约好明天中午到王府井附近的一家餐厅里聚一聚,就挂断了电话。 挂了电话之后,向南又拿起手机给许弋澄打了个电话,将颜文聪这边的事情说了一下,让他安排两个人到川蜀那边去帮忙,许弋澄自然没意见,一口就应了下来。 说完这事后,许弋澄忽然问道:“老板,咱们现在是要开始筹建博物馆了吗?这博物馆的规划书是等你回来再做,还是我这边先安排人做,等做完了再交给你看?” 向南愣了一下,问道:“这事是谁告诉你的?” “几位老爷子都回来了,你还打算瞒着我呢?” 许弋澄“嘿嘿”笑了两下,又说道,“这博物馆早晚都要建的,既然这样,赶晚不如赶早。而且,等博物馆建起来之后,咱们文物修复公司到时候就可以直接搬进去了,这样也算是有了个固定的工作场所,这可是好事啊。” 筹建一家博物馆,对于向南而言,是一直以来的梦想,他最渴望的一个场景就是,在自家博物馆的修复室里放着一陈列台的残损文物,然后自己一个人躲在里面,安安静静地修复着文物,偶尔碰到感兴趣的文物,就用“时光回溯之眼”回溯一下这件文物的历史,看一看它是如何诞生的,又是如何长留于世的,在它的背后,又蕴藏着什么样的惊心动魄的故事? 想到这里,向南一向古井不波的心里也忍不住泛起了涟漪,他想了一想,这才说道: “行吧,你什么时候有时间,就和康正勇、姚嘉莹他们几个讨论一下。” “好嘞,老板你就瞧好吧,我肯定给你拿出一份精彩纷呈的博物馆规划书。” 许弋澄没有想到向南的心弦陡然间被拨动了一下,立了一个flag之后,就颇为兴奋地挂断了电话。 打完电话以后,向南将手机放好,端起桌上的茶杯喝了一口水润了润喉咙,就继续开始修复昨天没修复完的一件明宣德款青花瓜瓞([die])纹蟋蟀罐。 在华夏历朝历代的蟋蟀罐中,以明宣德时期景市御窑厂烧造的青花蟋蟀罐最负盛名。 宣德皇帝朱瞻基是有名的蟋蟀天子,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效焉”,因此在宣德年间,朝野上下玩虫之风日盛。为了满足宫廷养蟋蟀、斗蟋蟀的需求,宣德皇帝下令御窑厂烧造了大量蟋蟀罐。 景市制瓷业在宣德年间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再加上御窑厂烧造的蟋蟀罐工艺精良,纹饰新颖多样,因而成为了一代名品。 向南正在修复的这件明宣德款青花瓜瓞纹蟋蟀罐,罐体呈圆柱形,口沿及底部略微收敛,罐内子口形成“坐盖式”,此外,胎釉结合处火石红线清晰可见,胎体厚重,釉层肥厚,白中发青,呈现出明显的宣德朝器物的特征。 瓜瓞纹是明代瓷器装饰中常用的一种吉祥纹饰,其中大的为瓜,小的为瓞,称之为瓜瓞绵绵,寓意子孙昌盛。 向南花了一下午的时间,将这件明宣德款青花瓜瓞纹蟋蟀罐修复好之后,也算是完成了夏振宇老爷子交给他的“任务”。 在他将修复室收拾干净,准备离去时,得知消息后的夏振宇急匆匆地赶了过来,喜笑颜开地将几件修复好的古陶瓷器一一看过之后,脸上的皱纹都笑成了一朵花,他拍了拍向南的胳膊,笑着说道: “向南,这次可真是辛苦你了,今晚咱爷俩找个安静的地方,好好喝一杯!” 顿了顿,他又说道,“对了,这修复费用你还是得照常收,要不然,我可不让你走。” 向南本来就没打算收费的,毕竟夏振宇老爷子一直以来对他帮助甚大,无论是当初文物修复工作室刚刚成立之时,还是文物修复培训学院挂牌,老爷子前前后后都给自己捐了两三批残损古董了,这人情欠得可不是一点半点。 而如今,向南只不过是帮忙修复了两三件残损文物,又怎么好意思收取修复费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