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徐黄效忠
书迷正在阅读:九域凡仙无错字精校版、新婚后,禁欲仙君每天都让我喷火、娱乐圈儿里收刀片儿、快穿:天道养成指南、勤能补拙:开局补足个天灵根、震惊开局校花给我生了三胞胎、长天之巅、江湖枭雄、古飞作品、全民武道
刘和一路行来,自打出了京畿三河之地,他说话不多,但观察得很仔细,早已看出越离开中原腹地越远,底层民众的经济状况基本相同,所见到的百姓大多面有菜色,敝衣绳履,强一点的,也就是多个帻巾包头、衣服上少几个补丁而已,孩子们脏兮兮的,衣不蔽体,穿鞋的都没几个。 他心道:“连年灾、疫,兼并严重,朝廷却依然急征暴敛,地方凶猛如虎,百姓辛劳一年,所得不足糊口,民不聊生。有钱的富人良田千顷,奴婢、徒附万计;没钱的穷人卖田卖宅、卖妻卖子,什么都卖完了,再卖自己。” 刘和穿越的这十二年来,为了熟悉时代情况,去过邻近乡里调查研究,所闻所睹,触目惊心,老百姓生活之困苦,超出想象之外。有时半夜从噩梦中醒来,他往往会不由自主地庆幸:幸亏穿越在了刘虞家,家有良田宅院,不愁吃喝,要不然,恐怕早饿死路边了。 自桓帝以来三、四十余年间,各地水灾、大旱不断,七州蝗灾几乎波及天下,无数百姓抛家弃舍,迁转流离。 相比外郡,中原还算好的。刘和听游学外地的太学同学回来说:“连年歉收,百姓饥穷,流离乡野,饿殍道边,仿佛二十年前。” 可见天下的百姓困苦到了什么程度。 刘和惧怕黄巾起义,因为他怕死,他怕死,是因为他至少有的吃、有的穿。 在雒阳时听过孩子们唱过一首民谣:“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很多年前,在他穿越之前,上学时读过这首民谣,但当时并无什么感触,而今听来,感同身受。他分明从中听出了时代的黑暗和百姓的不甘。 陈九笑道:“老王、老何!如今的太平道势力可大了!这太平道乃是我家大贤良师张角所立,现如今,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之人,哪儿有不知道太平道的?现在全天下的教众不下十万,家家都供奉大贤良师他老人家的画像,我们这些虔诚的跟着大贤良师游走天下,遍地传教,能得他老人家一张符咒,天大的福分哩!” “前几天阿翁感染风寒,也是请了太平道的来治,次日就好了。”陈九旁边的一个同伴插嘴道。 又有几个附和说道:“是啊,是啊。那符水比药管用多了,只要虔诚信仰,不管得了什么病,都是一吃就好。” 徐荣冷笑两声,说道:“装神弄鬼,也就骗骗愚夫愚妇!” 黄忠也是冷着脸,说道:“可恨朝廷不听忠言,放纵不管,任此辈哄骗世人。” 刘和接口道:“什么大贤良师,左不过是略通方术的江湖骗子罢了。” 陈九等人不是傻子,听出了三人话中的意思,都是呆了一呆。 徐荣是能吏,眼光见识俱远,从军事战略角度考虑,教徒不下十万,太危险了;黄忠久在京师,必是听闻过杨赐上书天子请求禁太平道的事情。 “您别这么说呀!太平道那简直就是活神仙,”陈九一咧嘴,滔滔不绝念叨开了,“大贤良师他老人家能点石为金、空囊取物、腾云驾雾、倒拽九牛、偷天换日!”他一边说还一边摆姿势。 “你还一套一套的。”刘和摆摆手,“这些你都见过?” “没见过。”陈九一耷拉脑袋。 徐荣也觉得可笑:“你既没见过他,怎么知道这些的?” “听说的呗!我没见过,但我们这里有人见过。”陈九指了指后面的流民队伍,“大贤良师悲天悯人、待民和善、拯救黎民……治病不要钱,入教还有的吃有的住。” 刘和听了几句,忍不住,直言质问,说道:“用这符水治病,那么灵?” “只要诚心,什么病都能治好。”陈九斩钉截铁。 “我有一友,去年染上伤寒,一样请了太平道来治,却没能治好。” “没能治好,自是因他心不诚。”众人一致反驳。 “那么这诚与不诚,如何判断?” “举头有神灵,诚或不诚,神灵自知。” 刘和心道:“病好了是因为心诚,没治好是因为心不诚。诚或不诚,全由神来判断。虽然谬论,却难以驳斥。死了的便死了,病愈的却定会成为忠诚信徒,还不收诊费,也难怪太平道能够不断地发展壮大。” 前世在电视剧里也见过很多类似的事例,太平道的人治好了患者的病,却因为患者家中贫困而不肯要钱,很是慈悲善良。想想也是,太平道如无独到之处,不是行事慈悲,兼且劝人向善,朝廷又怎会一直置之不管?不是体贴民意,百姓又怎会纷纷信仰入教? 徐荣叹道:“此辈外仁内猾,今朝廷纵之不管,日后必成祸患。” “我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我是得了太平道的真切好处,不得不信啊!前年我从雒阳里跑出来一路乞讨回到家乡,哪知道田地叫土豪霸占了。衙门口派人抓我,只得又逃出家乡,没吃的没喝的,半道上又叫雨淋了一场,就病倒在路边。正赶上太平道的大渠帅马元义带着队伍路过,大发慈悲救了我的性命。他还写了几张符,烧了一喝,没三天病竟然好了!救命之恩当涌泉相报,可我又没钱又没能耐,好在一笔写不出两个马字来,于是就拜了师傅,闲来我孝敬他,也算一点心意。” 这些话勾起了刘和的沉思,又见他们旧交相见说的尽是家乡土话,便唤了徐荣、黄忠两人先回驿站。 徐荣见他一路上皱眉,闷闷不语,忙问:“顺之你怎么了?” “我在想这个太平道的事。” 黄忠摇摇头:“这个张角,单想他能有这么多的信徒就很可怕。虽说都是没钱的穷苦人,但人多了就会有权势,这权势越大越放不开手,心气儿就跟着水涨船高。当年俺们南阳出身的光武皇帝也是个穷苦人,志向不过是想当个执金吾、挣个侯爷什么的,后来怎么样?经略河北收编铜马,心也就大啦!再说底下那么多人赖你吃饭穿衣,指着跟你富贵发迹,人家要攀龙鳞附凤翼的。这‘骑虎难下’四个字一点儿都不掺假,你说是不是这层意思呀?” 徐荣的脸也凝固了。 刘和叹气:“一个普普通通的平头百姓得了这么多的人心,关东之地如此多的人都尊奉他,这样下去还了得?这都快到京畿了,他们要是真反了,可如何收拾呀!羌人在凉州小打小闹,如今鲜卑又扰我北疆,要是中原反了,这大汉天下可就危险了。” “顺之,老百姓跟着张角不过是为了混饭吃,若是大家能安居乐业,谁还跟着他背井离乡四方游走呢?”徐荣感慨道。 “是啊!”刘和觉得有道理,“等我到了幽州,打跑了鲜卑,一定要让百姓过上安定的日子。也但愿那几个讨饭人不要弥足深陷,哪怕跟着我到幽州,我给他们在卢龙寻个生计呢?” 黄忠却不太乐观:“这个很难说,他们都是一处的穷苦人,还是愿意在一起的。毕竟太平道现在能给他们吃喝,也能让他们一处活下去,老百姓才不管谁当家做主呢!谁给他们活路,谁能让大伙过上好日子,就跟着谁干!” 刘和不禁摇摇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为官一任定要让百姓吃饱穿暖,耕者有其田,劳者得其果,天下从此安定。” 徐荣、黄忠听罢,当即下跪:“吾等拜见主公!主公虽年少于我等,可其志向我等佩服!我等虽智谋浅短,庸庸碌碌,蒙君不弃,愿为君效犬马之劳,愿尽毕生之力追随主公,完成此宏愿!” “二位快快请起!和何德何能啊!昔日高祖皇帝斩白马誓约,今日愿与二位击掌为誓,为此宏愿奋斗终生!”刘和伸出手掌。 旋即三人击掌,从此徐、黄二人追随刘和,矢志不渝。 果不其然,晚上那几个逃难人回到馆驿,都说要跟着陈九他们走,也感谢刘和一路收留。刘和也不好阻拦,便由着他们了。 第二天一早,诸位逃难人给刘和磕了头,洒泪拜别。流民的队伍南下,刘和三个从人继续率部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