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最强灵魂医师在线阅读 - 第44回 柳门

第44回 柳门

    李无声坐在台阶上,久久凝视着满山遍野的翠绿,深深地呼吸着,感觉疲惫很快消失了。

    最后一段是缓缓的山路,路上层层叠叠种满了各种茶树,从高到低,茶田重叠簇拥。

    此时已是深秋,春茶已经沉睡,秋茶开始迸发出丰沛的生命力,一片片浓绿满溢眼底。

    然而看到真如庵的全貌渐渐矗立眼前时,李无声就有些后悔了。

    目视过去,前后几个建筑加起来……差不多比幼儿园还要小吧……

    李无声叹口气慢慢走去,穿过铁质的山门,眼前已是一片十数步的院子,院子尽头是一个古旧小屋,牌匾写着“真如庵”三字,字体倒是苍劲有力。

    屋门敞开着,这个位置寻常寺庙都会供四天王,然而真如庵供的是观音。

    李无声也不计较这些,进了观音殿,空间窄小,前后不过几步,却空无一人,只有墙上挂着一个观音彩像。

    双手合十,朝观音画像瞻仰致礼,然后朝后走去。

    到了主院发现也就十几步,左侧的两层小楼是庵房和斋堂,上面挂着清规的黑板,右侧的两间平房则是财务室和藏经室。

    顺着山路前进,转了个小弯来到正殿,牌匾上写着“西方三圣殿”,说是殿,也是不到四五十平方的屋子。

    三圣佛像是水泥的,也都很小,不到两米高,前面放着蒲团勉强可以顶礼瞻仰,李无声拜完后不由叹息,这里条件确实简陋。

    左右看看没人,便继续走下去。

    最后一小段是十几层的台阶,李无声顺着台阶向上走,来到地藏殿,更是哭笑不得。

    所谓地藏像,就是个不到50公分高的铜像。

    李无声就纳闷了,这庵也算五脏俱全吧,香炉也都有啊,但就是没有游客来敬香。

    果然地段决定一切啊。相比山上那些大庙,这里的位置确实偏得可怜了。幽静是幽静,也带来了贫穷啊。

    然而,李无声绕到地藏像后方突然有些怔住。

    墙上张贴着一幅年轻尼姑的画像:身穿浅色海清,头戴尼姑帽,两眼赤红有神,淡淡微笑。

    看到画像下方的牌位后,李无声认出这就是前不久圆寂的无之法师,没想到这位师父竟然如此年轻,神貌更是耀眼夺目。

    李无声觉着这位无之法师真可惜出家了,因为光从画里来看,可谓绝世美人。

    继续前进,再往前走就来到后院,可算见到活人。

    一个约莫四十岁的住持尼姑带着两个小尼姑在院子里修剪花草,年轻的一个二十岁左右戴个眼镜,一个十五六的样子。

    再前面是条幽静的小路通往密林深处,路口立了个“太虚园”的牌子,路却被几个木栅栏封住了。

    李无声很无语。

    难道太虚园是什么禁地?

    就在这时,李无声的脑海中闪过一副景象。

    一片竹林。

    一处荒废的茅屋。

    这幅画面一瞬而过。

    李无声对这副画面有些惊到。

    这时候住持尼姑发现了他,连忙起身招呼。

    坐下来喝了一会茶后,李无声算是了解了真如庵。

    四十多岁的住持尼姑叫怀清,俗名叫韩雾,之前打钱给李无声的正是她。

    两个小尼姑中,大的叫玄音,大学刚毕业就跑来出家了。

    李无声觉得怀清师太迈入中年,激情不起来了也能理解。但他不能理解大学毕业就出家的玄音。玄音面貌端正,皮肤白净,条件这么好,咋就封X为尼了。

    不过想想佛门境地这么胡思乱想不太合适,还是不深究为好。

    至于十五岁的叫慧音,这孩子可谓多灾多难,七岁时父母出车祸没了,收养她的是信佛的姨妈,见她上学又被人欺负,索性弃学送去法镜寺。

    而六年前无之法师离开法镜寺,建立真如庵,便把慧音带了过来。

    除了山下不远住着一个为她们烧饭的老爷爷,全庵就这三个出家人了。也没有什么职能之分,更不期待什么香客,就在里面礼佛诵经过日子,采茶的季节就帮周围茶田的老板采茶。

    李无声一边喝茶一边静静听着,不禁感叹遁入伽蓝的终究都有点故事。怀清师太则继续介绍真如庵的历史。

    此庵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距今已有1500年,原名抱朴观,是个道门清修之地,相传由南梁女道柳雪英所创。

    南朝时代的柳家业大,氏族子弟甚多,很多资质优异的孤儿也被赐姓柳,因此此派一直到唐代都称为柳门。

    柳门弟子不怎么修武,而是修阴阳圆满术数,成形为灵通奥妙的根源法术,虚若镜清,无拘无束,翻手为风,垂手为雨。传闻包括师祖在内,先后有七人羽化登仙。

    受时代影响,后世佛教昌盛,到了晚唐时期的柳门教义不经意间已经吸纳了很多佛典,渐渐从内修外养走向布施度人。

    然而这样佛道兼修的方式也给柳门带来了灭顶之灾。

    到了唐宣宗大中十四年,天下大乱。时任门主柳希言眼看饿殍遍野,决议改宗佛门禅宗,要改观为寺。

    此举自然遭到全门长老反对,但当时的柳门有不少受佛教影响的,加上门主令下,终于开山门,接纳诸多僧人和难民。

    结果事与愿违,难民涌入后争抢粮食,乱贼混在人群里跟着杀进来,此地很快遭到劫难,财宝、粮食被一抢而空,弟子们无处可退,纷纷含恨逃走。

    在此之后柳门黯灭,流民成灾,柳希言这才发现自己的慈悲心害了全门,更是对不起雪英师祖,到了北高峰向北扣石而死,而柳门子嗣也流离四方。

    那之后抱朴观也成了一片废墟,时不时有流浪者依据断壁残垣落脚,但时常遇到怨灵恶鬼纠缠,来到此地者多有惊怖而死,时间长了就成了鬼地。

    这一荒废就是千年。

    到了光绪二十四年,五十九岁的德清禅师从宁波七塔寺往宜兴铜棺山时路过此地,听当地人讲述柳门传说,见此山冥冥之中仍有冤魂未散,风中似有箭飞如雨,杀声震天。德清禅师看到这种情景,心想不能让此恶缘继续下去,于是依水结茅,做了七七四十九天法事。四十九天后谷内瘴气顿消,空气如雨后天晴,树林茂密葱郁,竹林破土而出,飞鸟盘旋。众人皆叹老禅师身形清瘦,却法力高强,纷纷拜服。

    这时老禅师又听到天音谕示,此地与柳姓结缘。便向众人晓谕,暂且封存此地,彼时交还给一名姓柳的灵童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