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李煜的教学
曹帆知道书法的分类很多,但却没想到有这么多。 大华国的古代书法,包罗万象,四面八方的种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信仰和名字。 曹帆虽然知道,却不敢反驳王羲之和李煜的补充。 两者集大成,所以就是行业内说的专业。 论专业,没有人比王羲之和李煜更为了解大华国的书法和诗歌发展历程。 王羲之负责诗歌,李煜则负责讲述诗词歌赋。 王羲之说完,魂之力操作之下,又写了一篇了近现代的《西厢记》。 西厢记是王羲之住在曹帆在翠城记时所熟读的经典文学名著。 张生在普救寺相遇相国小姐崔莺莺,一见钟情,而无计亲近。 恰遇叛将孙飞虎率兵围寺,要强索莺莺为压寨夫人;张生在崔母亲口许婚下,依靠友人白马将军的帮助,解除了危难。 不料崔母却食言赖婚,张生相思成疾。 莺莺心爱张生而不愿正面表白;几经波折,在红娘的帮助下,莺莺终于至张生住处私会。 崔母觉察迹象,拷问红娘,反被红娘几句话点中要害,勉强答应了婚事,却又以门第为由,令张生立即上京应试。 十里长亭送别之后,张生到京考中状元;而郑恒借机编造谎言,说张生已在京另娶,老夫人又一次赖婚,要莺莺嫁于郑恒。 后张生赶来,郑恒撞死,崔、张完婚。 相较于《资治通鉴》简单描述张生对莺莺始乱终弃的故事情节,《西厢记》的情节无疑要丰富得多,人物形象也立体生动得多,更容易博取读者的好感。 《莺莺传》里的张生热衷于追求功名利禄,不敢反抗崔夫人这种封建家长,甚至对莺莺始乱终弃,令人厌恶。 但《西厢记》里的张生却勇于追求爱情,且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既可爱又感人。莺莺对爱情的追求更是强烈,在与张生互生情愫后,她全然不顾世人的眼光,主动接近张生。送张生进京赶考时,她对张生能否高中毫不介意,只盼他早日考完,早日归来。 这种毫不掺杂物质诱惑的纯洁爱情观,令人动容。 除了男女主角外,《西厢记》里的红娘形象也相当突出,她本受崔夫人之命,去监视小姐的一举一动,结果却成了帮助小姐追求自由爱情的好帮手。 她聪明机灵,有智有谋,周旋在张生和崔夫人之间,每每都会将强横的崔夫人逼得无言以对,说她是张生和莺莺的爱情军师,一点儿都不为过。 两人最后能有情人终成眷属,实在要多谢红娘从中穿针引线。 …… 王羲之写完《西厢记》,曹帆和李煜又探讨这故事的整个故事大纲,最终让王羲之写的《西厢记》成为了一种文学作品。 曹帆大为赞扬师父的专业性,李煜亦同样佩服得五体投地。 李煜在王羲之教授完曹帆的书法之后,才开始了他的教学。 虽然王羲之已经把书法发挥到了天上去,但李煜还是开始了他做为五代十国的良知,阐述了他对于诗词歌赋的理解。 李煜说。 所谓诗词歌赋,是人们对我国古代、现代传统文学的概称; 虽然如此,这一称谓几乎可说是也已概括了大华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学的大成。 其中,诗词在人们的通常思维中是有着严格格律。(主要指平仄、用韵和对偶等严格要求)的两种诗歌体式(古体诗的平仄略微放宽些),是不能乱行押韵和误用平仄的;究其实,所谓的赋,其实也是有着非常严格的对仗规则和平仄要求,只是当今一些习作者因不知而写着罢了。 而这,无疑是对传统文化的严重摧残。 但这诗词歌赋的创作还是有其自身的独特要求和写作技巧的,人们一旦掌握了,写好它们应该也不是什么太难之事。 古代诗歌全是韵文,即押韵的文体,大华国有美感强、气势劲力和情感抒发真挚的主要审美性。 随着南朝诗歌理论的发展,唐朝中期形成了绝句、律诗为主体的近体诗,也就是格律诗。 近体诗讲究平仄、对仗,押韵必不可少。 绝句四句,有五言、七言;律诗八句,有五言、七言;多于八句的近体诗叫做排律。 绝句代表作有李白《望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望庐山瀑布》、杜甫《绝句》;律诗代表作有杜甫《蜀相》、王唯《山居秋暝》。 李白、杜甫是古代格律诗乃至古代诗歌的两座高峰。 唐中期以后,律诗一直是古代诗的主流。 唐诗辉煌,后代无出其右。 词起源自何时,尚无定论。 词兴于唐,盛于宋,后世作品也有很多。 词对平仄、押韵要求更高,断句字数有定而各异。 赋则不同,李煜讲道。 赋起源于战国,最早是诸子百家的散文中。 赋是韵文,赋以壮丽、华美、浩大为文学界的高峰。 但是赋一直没有引起近世文人的注目。 楚辞是战国楚地产生的诗歌体。 屈原忧国伤时,创作了荡气回肠、华丽恳切的《离骚》,后代文人仿之,西汉中期楚辞也很兴盛。 汉代国势强盛,产生了大量的文辞优美、气势雄阔的赋。 其中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司马相如的《上林赋》、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两京赋》尤其浩大。 汉以后汉赋继续发展,尤以左思的《三都赋》为上。 唐朝古文运动改革骈文,形成文赋。 以赋的形式,不拘骈偶。 作品中以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为上作。 李煜活了一千年,自然知道苏轼的名字。 何况他还是一只的千年水鬼。 有助于提高修养、智力、心理素质,增加人谈吐有节、举止有度的能力。 读古代诗词歌赋能提高人的智力、德行。 古代诗词歌赋能让读者产生真善美的陶化,得到壮、美的心理感化,文以叙论,文以感人。 李煜深以为然,不然他也不会灭国了。 太过在乎古代的诗词歌赋的发展,才导致了他的朝代的灭亡。 李煜不想教出如此叛逆之子,吟诗词道: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一曲未完紧跟着念出了第二句:“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两首诗词吟毕,念出了第三首:“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 曹帆和王羲之鼓掌,为李煜的才气所折服。 “徒儿你知道为师的心愿嘛?”李煜突然对曹帆说道。 曹帆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只能眼巴巴看着李煜,李煜说道:“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见曹帆和王羲之听完,李煜才豪气干云的说道:“和气生财!” 曹帆无语,王羲之更无语,李煜不知道哪里接通的现代消息,嘴里又开始说道: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曹帆读过这首词,名唤《忆江南-多少恨》。 李煜才不服输,又开始念叨。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多少泪,断脸复横颐。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肠断更无疑。” 李煜词笔,挥洒自如,以寥寥五句,写人间大悲剧,以昔日之荣盛反托今日之凄凉。 凭着他的高度艺术技巧,把重温旧梦的一腔悲恨,表露得隐而实显,浅而深致。 陡然“多少恨”领起全篇,令人惊悚。 原来悲恨之源来自昨夜一梦,昔日繁华鼎盛在梦中重现,使梦醒后的李煜格外痛苦,乃至恨声不绝。 当年游乐御苑,凤舆銮驾,香车宝马,随从列队,宫女如云,“车如流水马如龙”一句,袭用成语,浑然天成。 李煜后,宋人多效此种技巧。 《望江南》第二首“多少泪,断脸复横颐”。 这泪流得纵横满面,难止难歇。 后主入宋后,曾给金陵旧宫人带信说:“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 用这首词印证,可见真实。李煜这首小词,从流泪始,到断肠终,表达了他当俘虏后极端悲哀、痛恨的心情。 …… 王羲之服气了。曹帆更加服气。 虽然刚刚找过他们喝酒的人,都已经趴下。 除了王羲之曹帆以外,天下没有再度支持他的创作,他犹如瘟疫,弥漫人间。 曹帆理解下来,是这样的一个结局。 付出所有,始终不讨好。 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的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 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 《尚书.虞书》:“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 《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 早期,诗、歌与乐是合为一体的。 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诗与歌统称诗歌。 如今诗歌按照不同的表现形式分为白话诗和旧体诗词,白话诗更多称为新诗或自由诗,但“诗词”连称时一般指旧体格律诗、词。 一种以有节奏的、形象生动的语言,高度凝练和集中地反映生活或抒发强烈的感情的文学作品。 诗一定是杰作,再不就是绝无存在价值的东西,诗是会呼吸的思想,会焚烧的字。 常说的诗又指《诗经》。《诗》三百,始终于周,《诗》,上通于道德,下止于礼义。 中国古代把不合乐的叫“诗”,合乐的叫“歌”。统称为诗歌。 按故事情节又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 按语言韵律,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 属于诗的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是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 句子长短不一。注:“词”与“辞”在“言词”这个上是同代,一般只说“辞”,不说“词”。 汉代以后逐渐以“词”代“辞”。 “词”后来又逐渐按一定的曲调来填写,即词牌; 如“满江红”“蝶恋花”“江城子”“西江月”“浪淘沙”等,它由曲名发展而成,例如“西江月”原本是唐朝教坊展柜唱的曲名,后来以这种形式填词,便逐渐成为一种词牌。 宋代。 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词分为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大调亦称长调(91字以上)。词一般分上下两阕也称之为“片”。 诗后人奉为经典;楚辞以其忠君意志的一再表达、比兴手法的完整运用,影响后代诗歌创作,形成创作传统。 《诗经》与《楚辞》因此也时常被认作古代诗歌将源头追溯到《诗经》与《楚辞》。 词是合乐的歌词,所配合的音乐是隋唐以来新兴的燕乐。 由于这种文体对音乐的依附性,决定了词在体制风格上一系列的特点。 首先,词必须有词调,词调是填词时所依据的乐谱,词调的名称叫词牌。 有的词牌原来和词的内容有关,如白居易的《忆江南》,内容是回忆江南风物生活。但后人依据《忆江南》这个词牌填词时,仅取其曲调,而内容不必与江南有关。这样一来,词牌仅仅表示一种曲调而已,于是有的词人就在词牌之下另注明题目。 …… 讲书法时,李煜鄙视王羲之。 将诗词歌赋,王羲之也看不起李煜。 可最终诗词歌赋还是压了书法一重。 可王羲之却展示出了气质,足以秒杀群芳。 无人能比拟。